上转换

羧基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PEG-COOH(近红外光)

羧基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PEG-COOH(近红外光)

货号:RS-0042


CAS:N/A
分子量:N/A
分子式:N/A
单位:瓶
纯度:98%
外观:液体
储存温度:4-8℃冷藏密封避光保存
溶剂:水

包装规格 货期 价格 数量
国内现货,预计发货 ¥现询

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羧基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PEG-COOH(近红外光)

英文名称:PEG-COOH modified upconverting nanoparticles(near-infrared light)


产品概述

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是一种能够将低能量光转化为高能量光的纳米材料,由无机纳米晶掺杂稀土离子构成,具有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稀土上转换发光是基于镧系稀土离子4f电子跃迁的过程,目前常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激发态吸收、能量传递上转换以及光子雪崩。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高温热解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为了使UCNPs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除了提高发光效率外,还需对其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以提高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实现多功能化。表面修饰方法主要有配体交换法(PEG、PEI等带有-COOH、-NH2基团)、配体氧化法、配体吸附法、层层自组装法和二氧化硅包覆法等。

核型纳米粒子中大部分稀土掺杂离子裸露在晶体表面,易于和外界环境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荧光猝灭,从而降低上转换发光效率。为了减小这种猝灭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掺杂纳米晶表面包裹一层惰性壳层形成核壳结构,使发光离子被限制在内部核中,而壳层增加了发光中心离子和外部环境的距离,有效减小了能量转移,从而增大发光效率。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在前期合成的核层结构中修饰与基质材料相同的壳层,如NaYF:Yb,Er@NaYF4、NaYF4:Yb,Tm@NaYF4。


技术参数

发射波长:804 nm

激发波长:975-980nm

颗粒直径:35 nm  

主要成分:NaYREF4 (RE:Yb, Tm) 

溶剂:水

浓度:每批次浓度有差异 ,正常在5-10mg/ml


产品特点

发光颜色多样:通过改变掺杂的稀土离子种类和浓度,可以实现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多色发光。

斯托克斯位移大:斯托克斯位移是指发光波长与激发波长之间的差值。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可有效减少自吸收和背景干扰,提高发光效率和检测灵敏度。

光稳定性好:上转换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能够在长时间的光照下保持稳定的发光性能。

生物相容性好:通过表面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可以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抗体等)偶联,实现生物标记和检测。

对生物组织无损伤:其激发光源近红外光(980nm或808nm)具有光穿透力强、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无背景荧光等特点。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