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活动

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2025-04-16 分享

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体作为一种*广泛研究的纳米药物载体,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传统药物递送系统相比,脂质体表现出许多突出的特点,包括靶向递送、高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易于功能化、低毒性和改善药物的持续释放性能。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脂质体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子多样性使其在药物递送中具备独特的生理功能。 



脂质体的结构与特性


► 结构:

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球形囊泡,内部可以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

► 特性:

◦ 靶向性:通过表面修饰(如PEG化、配体功能化)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递送。

◦ 生物相容性:脂质体由天然磷脂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

◦ 稳定性:通过添加胆固醇等成分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 多功能性:脂质体可以负载多种药物,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




脂质体的分类

• 普通脂质体:无特殊修饰,适合一般药物递送。(图A左上)

• 长循环脂质体( Stealth Liposomes):表面修饰有聚乙二醇(PEG),能够避免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快速清除,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图A右上)

• 刺激响应型脂质体:能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pH值、温度、酶等)释放药物,增强治疗效果。(图A左下)

• 靶向脂质体:通过连接抗体、肽或其他配体,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主动靶向。(图A右下)

• 仿生脂质体:通过包被细胞膜或模拟细胞膜结构,赋予脂质体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图B)


image

图A文献来源:Wang, H.; Huang, Y. Combination Therapy Based on Nano Codelivery for Overcoming Cancer Drug Resistance. Med. Drug Discov. 2020, 6,100024.

图B文献来源:Lei, W.; Yang, C.; Wu, Y.; Ru, G.; He, X.; Tong, X.; Wang, S. Nanocarriers Surface Engineered with Cell Membranes for Cancer Targeted Chemotherapy. J. Nanobiotechnol. 2022, 20,45.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薄膜水合法: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后形成薄膜,再加入水相使磷脂自发形成脂质体。

• 逆向蒸发法:将磷脂和水相混合在有机溶剂中,通过高速搅拌和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形成脂质体。

• 超声法:利用超声波的能量破坏磷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小尺寸的脂质体。

• 挤出法:将大尺寸的脂质体通过多孔膜挤出,得到更小且均匀的脂质体。

• 高压均质法:通过高压将脂质体破碎成更小的颗粒,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 微流控技术:利用微流控装置精确控制脂质体的形成过程,能够制备出粒径均匀、稳定的脂质体。


image

(A) MHF 方法的示意图

该图展示了微混合流动聚焦(Microfluidic Hydrodynamic Flow Focusing, MHF)方法的基本原理。在MHF方法中,两种或多种流体通过微通道汇聚到一个狭窄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由于流体力学的作用,流体被拉伸并形成均匀的液滴或纳米颗粒。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液滴的大小和生成速率,适用于制备高度均匀的纳米颗粒。


参考文献:

Jahn, A.; Lucas, F.; Wepf, R.A.; Dittrich, P.S. Freezing Continuous-Flow Self-Assembly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Toward Imaging of Liposome Formation.



(B) 3D-MHF 的一个例子

该图展示了一个三维微混合流动聚焦(3D-MHF)的例子。与传统的二维微流控系统不同,3D-MHF通过多层微通道的设计,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更复杂的流体操控。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复杂结构的纳米颗粒,或者实现多种流体的同时混合和反应。

参考文献:Hood, R.R.; DeVoe, D.L.; Atencia, J.; Vreeland, W.N.; Omiatek, D.M. A Facile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Nanoscale Liposomes Using 3D Microfluidic Hydrodynamic Focusing in a Concentric Capillary Array. Lab. Chip 2014, 14,2403–2409.

 


(C) 垂直流动聚焦技术

该图展示了垂直流动聚焦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这种技术中,流体从上方垂直流入一个狭窄的聚焦区,在此区域内由于流体力学的作用,流体被压缩并形成均匀的液滴或纳米颗粒。垂直流动聚焦技术特别适用于制备高浓度、高稳定性的纳米颗粒悬浮液。

参考文献:Hood, R.R.; DeVoe, D.L. High-Throughput Continuous Flow Production of Nanoscale Liposomes by Microfluidic Vertical Flow Focusing. Small 2015, 11,5790–5799.

 


(D) 使用交错式鲱骨混合器(SHM)装置制备脂质纳米颗粒的过程示意图

该图展示了使用交错式鲱骨混合器(Staggered Herringbone Mixer, SHM)装置制备脂质纳米颗粒的过程。SHM装置通过其独特的几何设计,能够产生强烈的湍流效应,促进流体的快速混合。在这个过程中,磷脂和其他成分在混合器中迅速混合并形成均匀的脂质纳米颗粒。该方法适用于高效、大规模生产脂质纳米颗粒,并且能够精确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参考文献:Zhigaltsev, I.V.; Belliveau, N.; Hafez, I.; Leung, A.K.K.; Huft, J.; Hansen, C.; Cullis, P.R. Bottom-Up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Limit Size Lipid Nanoparticle Systems with Aqueous and Triglyceride Cores Using Millisecond Microfluidic Mixing. Langmuir 2012, 28, 3633–3640.


  


脂质体在癌症治疗中的靶向策略

• 被动靶向: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脂质体可以在肿瘤组织中积累,因为肿瘤血管通透性较高且淋巴回流不畅。

• 主动靶向:通过表面修饰特定的配体(如叶酸、抗体、肽等),脂质体可以直接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实现精准递送。

• 联合靶向:结合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脂质体在肿瘤组织中的选择性和积累量。

• 多模式治疗:脂质体可以同时负载多种药物,实现化疗、光疗、热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脂质体的应用进展

• 抗癌药物递送:脂质体已被广泛用于递送抗癌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等,显著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了副作用。

• 基因治疗:脂质体可以包裹DNA、RNA等核酸分子,用于基因治疗,尤其是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 疫苗递送:脂质体作为疫苗载体,能够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促进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 诊断成像:脂质体可以负载荧光染料、磁共振造影剂等,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